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何謂物價指數?何以現編物價指數所顯示的物價變動趨勢常與大眾的感受不同?

一、物價指數代表各種商品或勞務之平均價格變動情況,用以衡量整體的消費物價水準。它隱含4種平均的概念,第1種為時間上的平均,意即上旬上漲幅度可能被下旬下跌幅度予以減弱;第2種為項目之間的平均,例如油價的上漲可能為通訊設備(如行動電話)跌價所抵消;第3種為通路之間的平均,諸如食用油因超市特價促銷之下跌幅度,可能為其他查價商家結束優惠活動而原價供應之上漲幅度予以綜合掉;第4種為權數的平均,亦即縱使水果(權數2.17%)與房租(權數25.68%)單項指數漲幅相同,但因所占指數權數不同,影響總指數上漲的幅度卻不盡相同;最後,經上開多重平均計算後,總指數的變動經常不如個別商品價格變動之敏感,而導致民眾親身感受略有差距。

二、另外,一般大眾對於商品價格偏高與通貨膨脹觀念常有混淆,將高價位誤認為物價高漲。事實上,通貨膨脹係經濟學名詞,並無法定衡量指標,通常係指一般物價水準在某一時期內,連續性地以相當幅度上漲,因此常用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來衡量,故其與絕對價格水準的高低無關,例如日本以物價昂貴聞名,卻也是物價平穩的國家。

三、一般社會大眾常將生活成本與生活費用混淆;生活成本在經濟學定義係指一般消費者在兩個不同時期,為了維持相同滿足水準之支出變動,而生活費用之變化則包含消費數量、品質及價格的變動,即使物價不變,生活費用仍會因生活水準提升及所得增加而提高,是屬於消費支出的變動,與物價指數純粹觀察價格變動的觀念不盡相同,例如以往購買映像管電視,現在改買液晶電視;以前在國內從事休閒活動,現在轉往國外旅遊,消費內涵不同,支出雖增加,惟不能據此視為價格上漲。